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史学会刊>>正文内容

2009年06月20日第4期史学会刊总第八十六期

主办:黄岩历史学会 协办:浙江联化集团有限公司
编委会:王恒正 牟雷欧 池太宁  王仁文 张永生 於仙海 任金玉 章云龙
主编:王恒正 执行主编:池太宁 本期责编:於仙海

八十多条命换一条命
一一不是国民党员的国民党66后方医院
    李施衡院长的传奇人生
缪育健口述  池太宁记录整理

    缘起:我们两人是嫡亲表兄弟,现在要把我们娘舅的传奇人生公之于世,也算为有作为的前辈留下一点痕迹,为黄岩文史留下一点资料。
    我们的外公苍头街人李博诚是王棻的学生,喻长霖的同窗,书香门第,但始终未中举而最终弃学经商,在大寺巷口开了一家“新太和”酱元店,自造老酒、酱油、豆瓣酱,自已经销,开业时间是清末光绪间,解放前就关门了,外公把大女儿(我们的大娘姨)送到柔桥王家做了王棻的孙媳妇。外公生八女一子,而唯一的媳妇(我们的娘妗)就是仙浦喻喻榜眼的侄女,即榜眼弟弟三大人的女儿。后来在苍头街老屋后造了一幢新屋,正厅门柱上就刻着一副喻长霖手书的篆体对联,直到这地方成为城中小学校舍时还在。
    这样的书礼之家,却出了一个“逆子”外公口口声声叫娘舅为“逆予”),此子大名李尹希,字施衡。唯一的儿子不喜读书却爱舞枪弄棒,还常常打抱不平闹事,把外公气得半死。据我们的母亲(池母排行第六、缪母排行第七)说,娘舅偷了“新太和”柜上的银洋失踪了。半年多后,来了电报,说自己在杭州,已经在浙江医专(浙医大前身)学西医了。先斩后奏,又去学洋医,无疑使笃信中医的老外公又着实气了一场。三十多岁的儿子远走高飞,也奈何不得。
    北伐战争爆发以后,医专的师生大部分入了北伐军。后来这个“逆子”竟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66后方医院的上校院长,黄岩许多医生如:陶开濬、喻哲章、胡仁林、李承业、应定衡等,都是这个后方医院的医生。1939年起他们驻扎在浙江江山。皖南事变以前,后方医院里收进了大批伤兵,孰料后来正是这些伤兵救了他的命。
    历史暂且翻过一页。解放以后,他竟能在上海市医药管理组工作,而且又竟敢拍桌子大骂驻组军代表是“医盲”,“懂得个屁!”结果除了“提篮桥”(上海监狱)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击处呢?
    进了提篮桥还是小事一桩,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是:反革命,枪毙!
    下面请看一段李尹希原话实录,至于实录来源,下文自有交代。
    “进狱后,一天,一个军官宣判我死刑。我一听就火冒三丈,拍着桌子大叫:‘新四军八十几条命都救了,还抵不过我一条命,要枪毙我?!我还是共产党的功臣呐!’这军官听得呆了,要我坐下来,把事情讲清楚。我想横直是死,还怕什么?讲就讲。
    “皖南事变以前,我的医院驻在江山。当时与日本佬常有交火。一次,送来许多伤兵,不管穿黄的穿灰的,是国共合作时期只要打日本的都收下。伤兵中有些很老实,很听话,有些常闹事起哄。伤好不了要闹,没肉吃也要闹,我们当然喜欢不闹事的,有些伤好一点还帮我们做事,很卖力。我和他们攀谈起来,才知道他们都是新四军。他们很感谢我,说我给他们医还给他们饭吃。我也觉得他们人好,老实、勤劳,被日本赤佬打伤,也是为国流血。我们相处得很好,这样平安无事地过了一年多。接着就是皖南事变,不久,突然接到顾祝同密令,说是军统查到我的医院里有八十多个新四军伤兵,要我立即把他们送到上饶集中营.或者就地正法。
    “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些好人进上饶集中营,进去了还有活路吗?要我杀这么多人,太伤天害理。我不愿做绝后三代的事。思之再三,当夜拽来新四军伤官冯天威,他是营长,算他顶大,我把这事告诉了他。我说:‘我不愿害你们,但你们必须在今夜二点前跑掉。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不能告诉别人,如有人知道.顾祝同就要我脑袋。’他当即千恩万谢叫我大恩人,代表八十多人谢谢我。他提出要和政委商量,保证只有他两人知道,不告诉第三个。逃出去后万一被提了,宁愿自己死也不说出来。一回儿,冯天威回来说我们可以做到,只是我们都在战场上受伤的,身无分文,逃出去也是死。我当即叫他去军需处长那里,每人发给三块银洋,拿了马上走,不要再来见我。军需处长胡瞻尹,是我的妹夫,(我们排行第八的小娘姨丈,江田胡人)当然听我的。
    “到了凌晨二点多,等他们部向南逃光了,我们医院里突然枪声大作,我率领护院部队向北猛追猛打,机枪步枪响成一片,一直打到天亮。天一亮,我立即向顾祝同报告:昨夜少股游击队偷袭我医院,新四军伤兵内应,激战到天亮,我院损失多少多少。后来枪技弹药还得到补充。
    “冯天威肯定还活着,你们可以去找,去调查。48年底,我的军需处长在福建浦城碰到过他,他当旅馆总经理了,看见66院的恩人,非常客气,千恩万谢,又大请客,我妹夫回来告诉过我。
    “当时宣判我死刑的法官听了说好的,我们会去调查。但你反革命罪逃不了,国民党员,国民党军队的上校后方医院院长,还逃得了吗?
    “我一听又火冒三丈,拍桌子大骂你们官僚,我怎么是国民党员?民国x年我打了陈果夫一个耳光,国民党把我开除了,开除通告登在民国x年x月x日的《国民日报》上。你们连我是不是国民党员都不清楚,就判我死刑.我不服。共产党八十几条命还抵不过我一条命?
    “关了三、四个月后,还是这个军官告诉我。这次他不凶巴巴了,很和气。他说他们调查过了,我说的都是事实。冯天威现在福建某军分区当副司令,他说你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不能杀,要上海把你转到他那里去,由他们来管制改造,但这又怎么办得通呢?冯天威还开了一大串名单,都是逃出去还活着的人,有三、四个已当大军官了,一致认定你是恩人。有这么多人证明,还用再调查吗?奇怪,你这个被国民党开除了的,怎么会当上国民党的后方医院院长?我们认定你不但无罪还有功。但我仔细想想,如果现在把你放出去,社会上到处在镇压反革命,保不定那一天你又被抓起来,乱判判你个死刑,不是枉死!这样吧,你还是在我们这里,我们正组织劳改犯人成立治淮工程队,你去当医生,不吃苦.还是在犯人队伍里.反而会受到保护。听了这番话,我只好同意。”
    (笔录者插话:我们听了这事后说:全靠碰到这样的好人.否则……娘舅却说:“他是共产党,共产党就该这样,实事求是!!!”
    以上就是八十多条命换一条命的“故事”。
    怎能料到在治淮工程队里,又碰到一个人,使他平平安安地渡过了五年劳改生涯,传奇一生有了续篇,直到1957年才获得自由。
    下面再看一段实录:
    “我在治准工程队里有一个小房间一一医务室,住得蛮舒服,日里背个药葙到处转。一天,我看到一个管犯人的解放军,面相好熟,他还和我打了招呼。到晚上,他偷偷来我的医务室里,叫我李院长,还认得吗?我一惊,啊!原来是他,吓得我冷汗直流。
    “这个人原是我医院的少尉科员,我初到江山时顾祝同叫我接收一个汉奸的财产,我拿了其中三十条金条,说好和顾祝同对分的。不知怎么被这个少尉知道,就写信检举我,一直告到顾祝同那里,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告。我一怒之下把他抓来,拉开抽屉叫他看:‘你的状纸都在这里,顾祝同转来的!’把他吓得面青。我下令关他的禁闭,关了几天,想想也不是办法,于是去了禁闭室,拔出手枪拍在桌子上:‘真想一枪毙了你!你晓得错了吗?’他跪在地上千错万错的认错。‘你晓得错在那里?’‘我不该告长官。’‘不,你告得对。只是你不想想,你一个小小的少尉,这些东西能贪污得去吗?只有我这样当上校的才才贪得采。我不贪污,送到上面也给别人贪去,还不是一样!横直被人家贪去,还不如我贪了。如果你也是上校,贪不去检举我,没话说。你是少尉嘛,离上校太远了,你眼红什么?心胸狭窄!只有你爱国?在上下一塌糊涂的社会,你爱得了吗?这件事闹得这么大,你在这里还能立足吗?我不想说你,也不想打你,给你两个月假期,回家去问问你爸,是不是这道理。假期满了也不要回来,到xx军医院去报到。这是公文,我给你提升中尉了。去吧!好好干,年青人!
    “这件事过去了也早忘了,孰料夸天在这里狭路相逢,我是劳改犯,他是解放军,这恩恩怨怨又怎幺讲得清?他见没人,拿出一包旗鼓牌香烟,还千恩人万恩人的谢我。他说他去的部队起义了,他现在是解放军副连长,在治淮工程中担任保卫工作,有机会会常来看我的。当时是困难时期,他常常省下自己吃的,偷偷塞给我,今天一个馒头,明天一个包子,有时是包在香烟蜡纸里的一块猪肉,有时是一包香烟,他不但不恨我,反而谢我,也真难为他。
    “夏天到了,衣包里还有一个绸衫,图凉快就穿上,他偷偷对我说:‘你现在是犯人,不是院长,这样穿起来要吃生活的。’有一次在工地上不慎打破了注射器(针筒),被解放军看到,硬说我是破坏,要斗争我,也是他帮我平息的。
    “这算不算因祸得福?那时他只有三十多点,我六十了。这五年劳改,靠了他,才没有吃过苦头。”
    历史又翻过一页,1957年劳改释放,讨了个老婆是石浦人,不敢回黄岩,只得去象山县石浦镇安家。因经常为邻居看病,知名度一天天高起来。有一日,公安人员带了个海军干部给他的夫人来看病,这位女士是北方人,很高大,只是很瘦,主诉:近年来腹痛,吃不下东西,什么药都无效。当时没有任何器械,只好用手摸了一遍,当即说:“你这病无药可医,是腹主动脉瘤,赶快手术!”这海军夫人立即去上海东海舰队医院开了刀。舰队医生认为诊断正确、及时,对初诊医师大加赞扬,又听说是光靠手检查出来的,认为更是奇迹,了不起。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海军夫人出院了,和公安局、卫生局一些人来看望他,才知道这病人是舰长一一当地驻军的首长夫人。公安局当即叫来石浦镇领导通知石浦镇政府:他是个历史反革命,入狱后一贯表现很好,有这么高的医疗技术,叫他开业行医,好好为人民服务,将功赎罪。于是石浦镇有了一个“李施衡诊所”,这时已是1964年了。
    “李施衡诊所”的业务非常好,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想到黄岩还有一个懂得一点医的外甥缪育健,外甥也想跟这老娘舅学一手技术,于是“李施衡诊所”多了个缪医生。
    缪育健到诊所后没多少时间,一天,突然闯进四十来岁船老大打扮的壮年人,讲黄岩话,打听李院长在不在,又使我们大吃一惊。不料一见面,他就叫:“七叔,我足四喜,还认得吗?”坐下后才慢慢讲出了来龙去脉。
    四喜现在当船长了,在石浦避风,听说有个黄岩医生,大胡子,人长得高高人大,料想就是七叔.于是寻上门来。原来二十年前,四喜家穷得无衣无食,一路讨饭到江山投奔当院长的七叔。院长倒没有看不起穷乡亲,叫他吃饭洗澡换衣服后,对他就:“来我这里当个小兵是没问题的,不过现在这么乱,我自己啥时候被打死都没准。让我想一想,船上当学徒去不去?苦是苦点,但安稳。”四喜说:“只要有口饭吃,做什么都行。”于是院长给了他一十元银洋做川资,介绍他去上海招商局的船上(好像是“茂利”,他是股东)当学徒。当年的穷讨饭,现在已是共产党员、船长了。
    四喜当即回船上拿来了柴油、米、香烟,好像还有猪肉。在物资供应那么紧张买火柴都要凭票的时候,这是令人眼红的一笔财寓。当日欢聚一场,临走时四喜掏出身上所有的钞票,硬要七叔收下。以后他每次来石浦,都带东西来看望。谈起这段往事,我们的老娘舅说:“那时候20元算什么,还不够我半圈麻将。难得四喜这么有良心。”
    这也是善有善报!也许就因为这一点善心,使他在节节有难时节节化险为夷,枪口余生,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
    缪育健在石浦跟了他近两年,朝夕相处,夜长无事,娘舅口述,外甥笔录,这才有了上面的许多实录。
    这样一直到“文化革命”开始,可惜“文化革命”中那些宝贵的原始笔录不知去向了,只留下这些事迹深深地印在缪育健的脑子中,水远忘不了。娘舅讲的时候,新四军的政委、那个从前的少尉后采的副连长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今我们都行将七十,三四十年前的事,实在记不起来了,只有冯天威的名字还记得清清楚楚。
    娘舅名李尹希,字施衡,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黄岩苍头街李家老屋(后为城中小学),1970年于石浦结束了传奇一生。有长子,名李畴农,字哲髦。1919年3月28日出生,1945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即现在第七军医大学校址现在在重庆),抗战期间随学院迁昆明贵州江西等地,毕业后在江西南昌卫理南昌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王治医师等职。解放后在南昌铁路医院内科任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54年调广州铁路中心医院任内科主任医师、院长,直至1984年退体,患心衰肾衰1995年8月6日去世。1956年荣获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铁道报》登载光荣榜,《健康》上登载先进事迹。1954年全国劳动模范。次子李钜工,字哲和,在香港、台湾经商。长女李哲珠,现在南昌。小女李哲玲,在北京中科院,丈夫王敬驹,桥头王人,黄中王恭益老师之子,中科院植物遗传学博士,现在北京。

南宋虞似良与黄岩横溪徐氏、台州虞氏
□ 虞敏行

    明万历《黄岩县志》有“虞运判(转运司又称漕司,分置诸道,掌一路财赋,兼管边防、刑狱、考察官史、民情,总揽一路事务。判为判官,副职。)似良宅,在横溪虞家岙”的记载,此翁与鄙人先祖有否瓜葛?
    2002年秋,下街村徐少希同志对我说,他祖上与我同姓,从沙埠横溪迁来的,祖父母的坟墓还在横溪。始祖虞似良传说是岳飞手下人,岳飞被害后似良逃到横溪改姓徐,后来一脉留横溪,一脉迁路桥上洋桥。
    后来,我去上洋桥,和“古宅徐”的徐姓后人见面,看到徐氏宗谱,徐谱开宗明义说:“虞乃本姓也,系本舜之后,其裔发于会稽上虞。至宋时,尚书似良公渡江来黄,缘金兵易姓为徐,故至今非虞姓也。”03年清明节,随少希去了一趟横溪,翻阅徐氏历届修谱序文,知虞似良(1100-1189)原籍会稽上虞人,建炎(1127-1130)间,升工部尚书(一说兵部)金紫光禄大夫,后为成都“都运判”。金兵渡江,倥偬间举家南迁,至黄岩沙埠横溪易姓徐,道号横溪真逸。他有《横溪春晓》诗:“一把新秧亲手青,轻烟漠漠雨溟溟。春风梁尽三千倾,白鹭飞来无处停。”后人评他的诗风清婉得唐人旨趣。他的书法尤工隶书,法宗“汉魏”,晚年益奇。台州府志第三十章载:“虞似良著《篆隶韵书》四卷”。
    似良子康叔,官浙江提刑,于横溪建造华宅,为明万历《黄岩志》所载。康叔生景字辈四子:公房景祥为北军留守,侯房景男留横溪,伯房景化长子季楚迁上洋桥古宅。季楚为“古宅徐”始祖,四世后有的迁黄岩外东浦、西街,后裔不断迁往钗洋、椒江、温岭、楚门、三门、头陀的小里汇等十余处。
    太和山岩板里有似良摩崖刻石:“野草闲花洞口春,碧潭如鉴净天尘。江山好景携不得,漾入酒樽和月吞。”路桥有他九世孙刑部广西司典史徐显妻周氏捐资建造的南山善法寺,今“三圣殿”廊庑上存残碑依稀可辨。“似、康、景、季”四世墓圹均在城南委羽山西侧赤鲤岩,面对西江。
    似良是宋元年间人物,《温岭市志》说他是温岭横溪人,引起上洋桥徐氏疑惑。03年4月26日,古宅徐君良、徐爀玉及横溪徐用再、徐从招等徐氏后裔与我一起专程上温岭城南考查,知道这里的确有个横溪村,车过几个隧洞,到实地一看,地表惊人相似,身在大闾,竟以为还是在佛岭脚下。“大跃进”把佛岭下的横溪造成“山中湖”,村民背山面水而居,日照长,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想象虞氏当年卜居横溪,绿树参天,溪流映带左右,正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我们在大闾横溪村受到两位老大爷的指点,说横溪的虞家一九五七年筑水库迁到长沙村了,于是又去长沙找六梅、旭增两人。几经转折,才找到虞六梅同志,他捧出《温岭虞氏宗谱》手抄本,看了序,知道温岭虞氏祖先虽然也是会稽上虞人,但他们的先祖先迁仙居,再迁温岭新河塘下。至四世有三房,大房住原处,二、三房移河东盐墩头,由于“下代荣昌”,又迁泽国、楼岙、横溪一长沙、石塘、镇海。虞六梅回忆,他孩提时在横溪长大,听说祖父从塘下坐轿来横溪.造宅用方柱、方斗,也算有名气的。到横溪历“薰、圣、德、理、崇(六梅崇字辈)五世近百年历史,这宗谱是塘下六梅的亲叔公(90多岁)口口相传整理而成的。无论怎样,与黄岩沙埠的横溪虞氏扯不上多大关系。
    除此之外,黄岩还有一支虞姓人群(西乡青龙岗、临古西岙、拱东长塘),他们的根在临海墨崖。据墨崖虞氏宗谱文:汉代言官虞彦,因谏汉灵帝卖官鬻爵,被谪章安郡。其第五代虞诚迁墨崖,为墨崖虞氏始祖。“墨崖”北负连鳌山,南面“长网丝潭”,今墨崖虞氏尚聚族而居。村后三世祖吴王驸马季齮墓遗迹尚存。我属墨崖支派青龙岗虞氏后裔。
    无论是源于上虞的虞氏或临海墨崖的虞氏,上溯至纪元前皆为虞舜后裔,“古宅徐”宗谱:“虞山思祖德,世泽本陈留”为公允之言。

鼓屿的三元迎圣会
□ 徐先学

    解放前,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甚少。因此,大村神庙逢供奉之神的寿诞日子,演戏酬神和举行迎圣会,是主要的群乐机会。其中要数鼓屿的三元神会最为隆重、热闹。
    当地群众信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宗旨是保佑村民平安获福。迎圣会一年一度,每逢农历三月廿八日要搞一次东岳庙大帝迎新,三年满度时搞一次盛大的游行活动。经费均由群众自筹。
    是日上午,护国庙山门外三响墩地炮响过,游行出发。队伍十分壮观:手执白藤的巡风班两旁清道,并维持沿途秩序。两人各肩扛小竹竿,前挂一面大铜锣,身后竿飘长方大旗,挝锣前导。接着两队仪仗,文仪队举着“肃静”、“回避”和神衔牌匾等;武仪队举着朝天蹬、金瓜、大刀、戟等。后随鼓乐及各种表演,回绕各村镇迤逦前行。当地怀艺高手自愿参加沿途表演,活动的节目有十几种:

    抛瓶
    表演者手提约20公分口径的花瓷瓶,只手抛起用头、肩、指等顶着,摇摆升降躯体稳住亮相,若粘牢不闪跌。路边遇到穹顶小桥,瓶从桥洞抛入穿出,急步跨上桥接牢不堕,惊险动人。

    两刀半
    十至念人一组,以缺刃或两段的刀叉粘体,外涂猪血,扮成刀劈叉穿破头贯腹,血渍淋漓,各种残杀惨状。邀请城关搬运单位参加。

    舞龙
    每度(届)均有各种颜色长龙数条,每条龙有十至念人组成,(如龙头繁重需数人轮换)随着打击乐鼓点回旋蜿蜒缓进。音乐“过门”后,龙头前唱《看龙灯》,首段大都是颂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门庭吉庆、发丁发财”等吉利语。以下大都见景生情,撮来随口编唱押韵的风趣话以博众笑。

    莲花落
    由七八人组成,一人或两人(A、B角)手打竹制莲花板领唱,两人各捧饰纸花的道情筒,四人各执洒尺(长一支,或短二支不一),六人随领唱“尾声”拍击“过门”并接腔助唱。唱词首要内容也如《舞龙灯》的歌颂语,惟旋律是《莲花落》谱,以下的唱词则揉入当地人物、屋舍、物产等特点,或褒或贬、或改正的顺口含韵风趣语引人发笑,俗曰:“打门撞壁”。

    娘姨叫吃酒
    一人扮中年妇女,额紥黑包头纱,手提“杭州篮”向人群招手曰:“娘姨啊表姐妹,千年九不会.x月x日到我格望迎会,蒸糕(读青糕)甜格,猪肉腌格,老酒便格。”

    水果担
    一人腰系围裙,肩挑纸制象水果形的高筒担,唸白:
    小弟户里泽库,  呒交生意好做,
    打格路桥经过,  挑来一担水果。
    杏珠好吃红冬冬,店头荸荠三根葱,
    枇杷出在上三童,福建糖梗喷喷松,
    西瓜要算沙埠甜,东魁杨梅大又红。
    箬山刺瓜味道鲜,酸朱梨是出临海。
    老姆娘,呒牙齿,枇杷香蕉红朱柿。
    买过客人晓得我格巧(贱),
    吃过客人晓得我格好。
    要买快买去(概),等几小客要担过透(读“退”)

    长工叹
    二人一组,男长工、女主妇互诉对白。
    长工道白:
    牛肩头,马脚底,呒天亮,叫爬起。
    先到十亩田垟望田水,还挑三担清山水,
    再捣三臼上白米,主人家嫂还(划)呒爬起,
    被窝头还(划)在“的里剥落”咬虱虮。
    耘田摸草日当中,赶力(点心)米粥待长工
    头碗撩来还勿懂,转碗人影影影动。
    踅进灶间眼关戒橱里,
    装碗冷粥先充饥,主人家还(坏)讲我是饿(艾)牢鬼。
    各位听有道理还呒道理?
    主妇道白:
    黄鲫烤,箸能长,头水鲢鱼满间香。
    虾皮像即(割)刀,老酒缸个缸。
    猪肉煨(乌)金针,不(给)你吞豪呒良心。

    王大娘补缸(或曰:大补缸)
    王大娘:老妇打扮,短袄长裤,手执蒲扇或蕉扇。
    补缸佬:肩挑傢什担,嘴上贴吹之能动的八字胡。
    二人相对进三步退二步边唱边舞以《大补缸》曲对唱,唱词有雅有俗,也会掺入影射的淫秽语。

    老新妇
    老头穿简单红衣裤,身坐五彩球流苏饰的新妇轿,也是四人抬着前进。轿内麻袋满盛砻糠,见艳装妇女,手抓砻糠撒之。妇女见此轿来,惊慌趋避。

    打花鼓
    男:武士装,一手小锣、一手锣义(打击用具)
    女:村姑打扮,头包头布结打前额,短祆长裤,腰系饭单
    两人转形式边唱边转,描写怀春少女见男友,又爱又羞、若接若离。
    尚有“凤阳花鼓“,曲调不同,表述兄妹二人探亲,诉说苦况。以朱元璋统一天下,欲保皇图永固,消除隐患,将对抗过的方国珍后裔和亲属及主干将官的后裔举族迁风阳,割断与当地的社会关系。怀念故土之情难断,台州方国珍等后裔,一路依仗花鼓戏为川旅开支来台探亲,相沿成习。我幼年时尚见到此艺人与“捉牙虫”妇女来黄岩宿东岳庙,一段时间后流浪别处。
    尚有含韵土白节目,惟词句淫秽,不登大雅之堂。

    三联枷
    三人扮演
    和尚:光头僧衣
    妓女:粉面,彩色短衣裤
    王八:帽碗、眼镜、长袍、俨然富人    风化案判三犯肩枷示众(纸糊竹骨三眼长枷)三人依次向群众诉说自己无故受枷删罪,各将自己罪责尽量推给对方和客观,恰恰暴露出灵魂深处丑陋无耻的劣行。以庸俗淫秽含韵土白诉说,往往引得哄然大笑。

    长工诱拐主家少女
    二人扮演:少女和男青年
    向群众土白诉说含韵顺口溜,将丑事责任互相撇清,互相推诿给对方。从反面戳穿恰恰暴露自己堕落。
    这些表演节目中,还有“高跷”、“台阁”,独具特色,另作介绍。

谢祭酒代皇三天
□ 谢官宇

    谢祭酒,博学多才。四书五经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个性梗直,秉公说话,为皇上所厚爱,为清官所器重,为百姓所爱戴。谢祭酒理直气壮,言行一致,不与赃官同流合污,势必为赃官所妒忌,尤为江西籍官员,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凭着在朝为官者,位高权重,人多势众,漠视王法,阳奉阴违,贪赃枉法,无所不为。以至圣旨打折,政令不通,实为皇上之心患。他们背后讽刺谢祭酒为“独脚皮鞋拍不响”,然他却以一付傲骨,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随机应变,借机而行。
    谢老在文昌阁教太子书,是皇上慧眼识才的理想人选。因他一是学识渊博,二是胆识超凡。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有鬼谷子而后有张仪、苏秦辈出。有孔子而后有颜渊、子路辈出。名师出高徒。
    太子在谢老的谆谆教诲下,品德、学问,都有长足进步。皇上、皇后深感皇儿大有后望,大明江山有后起之秀,千秋万代之保,故对待谢老深爱之、厚待之。谢老身在文昌阁,其心常系朝野大事,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奏本多为皇上所采纳。
    要想整治江西籍的官员,特别是高官厚禄者,谢老深知非祭酒一职所能也。他思之再三,跪教太子书:一,老跪少,二、师跪生,能感动神明,能触动皇上,先以诚德感动皇后,而后皇后告知皇上,如能赐“尚方宝剑”,则不法赃官何患不除。
    谢老三天跪教太子书后,太子告知其母,皇后动情地说:“这怎么使得,自从盘古分天地,一直是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只有童生拜师,哪有老师跪教童生呢?”
    一日,皇后梳洗毕,浓妆艳抹,带一王妃轻移莲步从文昌阁偏角门入内,退避一隅,果见谢老先生两鬓苍白双膝跪地,手捧诗经,一本正经地逐字逐句地在教,皇后见之十分动客,即命王妃手扶谢老先生平身赐座。谢老忙行大礼:“娘娘千岁慈安,下官不知娘娘驾临,失迎,失迎。恕罪,恕罪。”
    皇后深责皇儿:“谢老先生跪着教你念书,不折杀你吗?快伏地服罪。”皇儿伏地再拜而求恕。
    皇后:“你老惹大一把年纪,怎可跪教皇儿?”
    谢老:“太子乃当今千岁,未来的万岁,老朽跪教,乃明理也。”
    皇后微启红唇笑曰:“今后请不要再行大礼施教了。毋陷哀家养子不教之过也。”
    谢老欠身拜谢:“娘娘千岁,慈德开恩,下官听诲。”
    皇后一试皇儿背书,清晰流利;二看皇儿作业.字字工整,井井有条。对老先生的红笔批改,赞不绝口:“老先生果然饱学泰斗,万岁真乃龙目识人也。”
    谢老送皇后出阁,皇后欣喜回宫。
    皇后回宫后,动情地启禀万岁,讲谢老跪教太子一事,皇上曰:“出此旷古未闻之事,愧对先圣先皇,梓童,你明大义,如何以对?”
    是夜,皇上与皇后为跪教一事,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皇后:“皇上,恕妾无罪,妾敢启禀。”皇上:“恕梓童无罪,你有何良策?”皇后:“谢老先生跪教太子书,是身价问题,如皇上能抬其身价,就无跪教之事了。妾意或册封为八千岁,或让他代皇几天。他就有了超千岁的身价.可不再跪教了。此历朝无先例,皇上得个让贤代位的美名,青史传扬。如何?”皇上:“册封八千岁,无以托名,难服群臣,此言不可取。至于代王,得有个代王的托名,以服群臣。代多久为宜,也得深虑,短则易放易收,长则思变思乱,皇业有危。”
    皇后:“今大王治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内无忧外无患,大王所言也是。妾意:一托名龙体欠舒,在内宫休养,此喻龙不离潭,虎不离山。二、内侍亲信重臣宣旨,晓谕代王三天,对外绝密。上午,谢老上朝代王,内侍太监监之;下午,来后宫议事,如此三天如何?”
    毕竟是枕边灵。皇上:“梓童真细心人,可宣谢铎进宫。”翌日,内侍太监到文昌阁传密旨。谢老设香案跪地接旨,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午后,在内侍太监的引领下,谢老进宫,顶礼膜拜。皇上口旨“代皇”一事。谢老心惊肉跳,推之再三。皇后暗使眼色,慈祥地说:“皇上龙体欠舒,暂代皇位三天,为何推之再三。自古君无戏言,为万岁分忧,义不容辞,明日上朝代皇,岂容推哉!”谢老心领神会,谢万岁高天厚恩,三呼万岁,娘娘千岁,忧心忡忡离宫回文昌阁。
    代皇第一天,谢老头戴皇冠,身披皇袍,脚穿朝靴,坐在垂帘后。内侍太监于帘前宣旨.圣旨下:“寡人只因龙体欠舒,皇位之事,暂委德高望重的谢铎,理行朝政,众爱卿恪尽职守,协力同心。论功行赏,论罪处治,钦此。”众官员三呼万岁。
    揭帘后,众臣三呼万岁,见谢老端坐龙椅宝座,两则站立内侍太监,威严肃然。在几位重臣递上奏章后,太监传旨退朝。江西籍官员朝罢.打轿策马回府。分手之时.有面面相觑,有愤愤不平,有口出怨言。有妄言明日不画卯上朝.看他把我怎地。众口一言“不来上朝,自古法不责众。”
    是日下年未时以后,谢老入内宫议事。先有内侍太监启禀皇上:“老先生身披皇袍坐龙位。朝罢,众官员三呼万岁。唯独江西籍官员愤愤不平,舆论哗然,他们有可能明日集体罢朝。”
    谢老:“臣深受皇恩,是暂代的,披着皇袍即可。何用穿上,穿脱多有不便。”
    皇上(暗自欣喜,此人无野心)随问:“如江西籍官员明日集体罢朝,你将何以对之?”
    谢老:“江西籍官员多有乱臣贼子,臣闻祸国殃民,怨声载道,民愤极大,何不借抗旨不上朝之名,削职归家呢!个别好官可酌情量才延用。”
    皇上(暗喜,乱臣贼子,孤早想除之,今何不借谢铎之刀呢?):“然革官容易,选人难哪,自古国无主而不立,蛇无头而不行,一个衙门不可一日无头啊!”
    谢老呈上奏本:“革某某,用某某……。一连串的罢免任命名单,请皇上龙目观看。”
    皇上细看名册,除个别更动外,余皆点头照办。即宣旨:“明日朝议重大国事,众爱卿务必上朝,共商国事。如无故不上朝者,抗旨论处,钦此。”
    谢老拜辞。
    代皇第三天。果见江西籍官员集体罢朝。谢老在与上朝的众爱卿共商国事后,摊开官员花名册,对江西籍官员集体罢朝,悉以抗旨论处。他郑重声言:“老夫提起稂毫笔,一笔勾销半江西。”内侍太监宣旨:“圣旨下,江西籍官员,集体罢朝,以抗旨论处,革职回家。饮此。”
    午后未时,谢老入宫,奉还皇冕、皇袍、角带、朝靴。千思万谢辞归。
    皇上、皇后留之:“谢爱卿再代几天如何?”    谢老:“老天爷,三天我够受了。皇冕如泰山压顶,皇袍如千钧压肩,真够受了。三天犹如三年,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推已及人,万岁爷治国,真太辛劳了。还是让我回文昌阁,同太子书海度时光,享皇恩暮年乐晚景。”
    不久谢老告老还乡。
    江西籍官员,被革职回家后,愤愤不平,来浙江各地谋害风水。
    一日,晨光初露,谢府上方紫色祥云,瑞气腾腾,一风水先生见而奇之,驻足观看,一老妪(谢府老仆),右手领着扫把,左手拿着垃圾斗,从后角门出来,倾倒垃圾,噘着嘴叽哩咕噜地念叨着:“每天一满垃圾斗的垃圾没完没了,泥灰不像泥灰,粪便不像粪便,不清扫吧,有碍厅堂整洁雅观。扫吧!真烦杀人也,“风水先生好奇地上一前问:“这位老婆子,你这垃圾让我看一下好吗?”
    老妪:“垃圾有啥好看的?你不嫌脏,看吧!”
    风水先生见是一垃圾斗的细泥粉,嗅无臭气。他是个风水行家,一下子惊呆了,这是狮子粪,那可了不得了,谢氏后代要出皇。他面有难色佯装贴心地问:“老婆子,这泥灰是你府上,何处清扫出来的?”“中堂画桌下的正中一个洞口扫出来的。”老婆子不耐烦地答腔。先生说:“那可不得了,这是众多鬼魂的粪便,速帮鬼魂掩埋地下多年,已风化成细泥灰了,故见之肮脏,嗅之无臭。这帮鬼魂一旦出来,见人就杀。你是早上第一个起来清扫泥灰的人,说不准就是第一个挨刀被杀的人。”几句话说得老仆昏头转向,忙跪地求道:“先生,你救救我。”风水先生附耳低言道:“趁今晚三更时分,府上人都睡熟了,你轻手轻脚摸到中堂画桌下那个洞,朝着洞口撤泡尿,明早洞口上就无泥灰了。此事只准你一人知一人做,否则失漏了天机,要被鬼魂碎尸万断的呢!”老仆称谢先生救命之恩。是夜三更时分,老仆照先生说的做了。翌日早起,果不见洞口有泥灰了。洞口泥灰之事,不光谢老不知,合府上下无有一人知晓,只有老仆一人知,一人干,也就相安无事了。
    风水先生谋了谢府风水后,相互转告,纷纷走了。

民间流传的各行业祖师爷

    木匠:鲁班  即公输般,春秋时鲁国人,故称。能工巧匠。
    铁匠:李老君  即李耳,又称老子、老聃,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创始人。
    竹匠:泰山  (待考)
    养蚕:螺祖黄帝之妻。发明养蚕缫丝。
    织布:黄道婆  元代淞江人。女纺织技术家。
    裁缝:轩辕氏  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染坊:葛洪  东晋时人,号抱朴子。道教理论家,善炼丹。
    鞋匠:孙膑  战国时齐国人。著名兵家,著有《孙膑兵法》。
    酿酒:杜康  即夏之少康。发明酿酒者。
    茶道:陆羽  唐代人。著《茶经》,有茶神之称。
    做豆腐:乐毅  战国时燕国名将,号望诸君。
    制火腿:宗泽  北宋抗金名将,义乌人。
    厨师:余牙  商纣王之厨师。
    屠夫:张飞  汉末燕人,号益德。三国时蜀国大将,屠宰出身。
    理发:吕洞滨  唐代人吕岩,号纯阳予。八仙之一。
    打剪:张小泉  (待考)
    制笔:蒙恬  秦朝抗击匈奴名将。毛笔发明者。
    造纸:蔡伦  东汉时人,造纸发明者。
    印刷:毕昇  宋代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制砚:子路  即仲由,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书画:吴道子  唐代名画家。
    中医:华陀  汉末著名医学家。
    中药:李时珍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
    药铺:韩康  东汉人,相传在长安卖药二十多年,口不二价。
    医生:孙思邈  唐代著名医学家。
    教书:孔子  即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武馆:孙武  春秋时齐国人。著名兵家,著《孙子兵法》。
    种田:神农氏  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号厉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的农业与医药发明者。
    唱戏:唐明皇  即唐玄宗李隆基。
    说书:周庄王  春秋时周王姬佗,公元前696-682。
    魔术:济小塘  (待考)
    商人:赵公明  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赵公明于终南山得道,成为道教信奉的财神。
    当铺:马援  东汉初人,号伏波将军。相马专家,著有《铜马相法》。
    饭店: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友好,后向齐桓公荐管仲,齐遂强大。
    旅馆:孟尝君  即田文,战国时齐相,食客数干,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茶馆:卢仝  唐代诗人,号玉川子。
    造屋:有巢氏  传说中人皇时期的一个部族首领,教民架木为巢于树,为房屋的发明者。
    养马:伯乐  善相马者。一说即春秋时秦国的九方皋,又一说即孙阳,称孙刚伯乐,另一说为春秋末赵国的王良。
    (池太宁搜录整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