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文化>>正文内容

赵之谦与黄岩

     赵之谦四十二岁石刻像。此时他在书法、篆刻、绘画甚至金石研究上,已名满京城,但青年时所留下狂傲的形象在部分人眼中依然未变。在诽谤、赞誉和怀疑声中,度过大半生岁月的他,嘴角、双眼所流露出的笑意,仿佛是一种对世间的挑战与嘲讽。

    这是赵之谦写给黄岩知县孙欢伯的行书“龚自珍诗四条屏”,这件作品2006年1月已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此两方印为赵之谦篆刻作品。其篆刻初宗浙派,继师邓石如,后又从碑刻、钱币、镜铭等金石文字中多方取法,旁搜博采,自出新意。

    十几年前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在杭州西湖边的西泠书画社里观赏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幅书画作品。蓦然,有幅墨梅署名“之谦作时客黄岩”一行字跃入眼帘。作为黄岩人,我感到一阵惊喜。此画作者是否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大书法家、大画家赵之谦?凑近细看印章,果然是他。作品大小约为四尺对开,直式,纯水墨、大写意的几枝倒垂梅花画得很有生机,文人画味道十足。画面左上方题诗一首:“晴空尚有两知己,借庵空传万首诗。我不爱童偏学李,北枝折取当南枝。”下署“欢伯属画”。从此,我记着赵之谦客居黄岩这件事情,并留意有关文史资料。后来经过一番学习、研究、考证,我才知道,赵之谦不仅来过黄岩,而且在黄岩生活了一年左右,为黄岩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创作了一批弥足珍贵的书画、篆刻精品乃至是一生中的代表性作品。这应该是我们黄岩的荣光,也是黄岩之大幸!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又字撝叔,号铁三、冷君、悲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他天资瑰异,两岁即能把笔做字,六岁学古文,九岁学诗,十七岁拜乡贤沈复粲为师开始金石之学,二十一岁考取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列浙江第三。从四十四岁起历任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等职。光绪十年十月病逝于南城官舍,终年五十六岁。赵之谦是清末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其篆刻作品合浙皖两派为一,融古开今,成为一代宗师;绘画色彩鲜艳,笔法放逸,独树一帜,奉为“前海派”领袖;书法更是真、行、篆、隶无一不精,三十五岁开始专攻北碑,以北碑笔法写行书,开创了晚清碑派书法新境界,管领一代风骚。赵之谦不仅在书画艺术上开宗立派,为世所仰,而且还是一位儒学大家,于经学、史学、文字学、金石学、辞章等各方面造诣深厚,著有《国朝汉学师承续记》《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章安杂说》《悲庵居士诗剩》等。他以不蹈古人、别开生面的胆识和取得的成就深深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齐白石及日本的西川宁等诸多艺术巨匠和大批书画家、篆刻家,直到今天。赵之谦在日本影响很大,日本几十年之前就成立了全国性的赵之谦研究会。台湾有位著名美术史家曾这样评价赵之谦:“在中国美术领域中,书、画、印是密切关联相互共生的,但是美术史上三者兼攻的创作者并非多见,而能在篆刻史、书法史、绘画史上,均具有卓越成就而获致高度地位者,赵之谦应是美术史上第一人。” 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学者陈振濂近年撰文指出:“在中国书画篆刻史上,尤其是近150年以来的书画篆刻史上,有国际价值的书画名家大师,并不是很多,而能以一人之力构成国际书画交流史实的书画名家大师,更是凤毛麟角。赵之谦作为此中的一个特殊典范,不应该被我们无谓地遗忘。如果真因为无知或粗心,我们竟然遗忘了他的存在价值,那是大大有负于历史与时代的。”
    日本非常重视赵之谦的研究工作,早就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赵之谦研究会”。上世纪初期,日本人到中国以重金大量收购赵之谦作品,其中有与黄岩知县孙熹有往来的《齐民要术》楷书八条屏、行书七字联、信札等重要作品。其中《齐民要术》八条屏用魏碑体书写,近四百字,每个字都写得非常规格,是国内书法界公认的一件赵之谦重要代表作。
    那么,这位多才多艺、被后人誉为“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史上全能冠军”的赵之谦,为什么会到黄岩来呢?根据有关史料线索,我认为应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和朋友关系三个方面加以剖析、论证。
    首先,从大环境看,“康乾盛世”后,大清皇朝在一代一代衰落,咸丰年间有句民谣概括得好:“嘉庆换道光,十年九年光。道光换咸丰,十年九年空。”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丰十年(1860),即赵之谦二十二岁至三十二岁之间,他曾追随缪梓在衢州、杭州等地衙门担任幕僚,彼此关系很好,赵之谦把缪梓视同恩师。在这段时间里,国家衰败,天下大乱:如太平天国起义;山东捻军、福建天地会活动甚烈;云南彝族、回族人民起义爆发;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侵华,控制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又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王彦威故宅台门匾额 晚清 赵之谦书 金渭迪供稿

王彦威故宅楹联
晚清 赵之谦书 金渭迪供稿

花卉(国画)赵之谦
黄岩永宁书画博物馆藏品

    咸丰十年(1860)的二月,太平军李秀成部围攻杭州,知府缪梓战死。由于失去了主子、恩师,赵之谦只好结束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绍兴东关居住。第二年七月,太平军攻占绍兴,为避战乱,赵之谦漂泊于福州、温州、永嘉、瑞安等地。后来又因温州地区发生民团金钱会、白布会两会争端动乱,赵之谦生活极不稳定,心境也极其不好,从而想要离开温州。离温州较近的黄岩,当时社会相对稳定,“黄岩熟,台州足”,经济亦比较繁荣。咸丰十年(1860)庚申兵乱时,杭州著名金石学家、赵之谦的好友魏稼孙等就曾到时局较为太平的黄岩避难。身在温州处于社会动乱困境之中的赵之谦,为了谋生,为了生活稍为安定一些,也便步魏稼孙后尘,选择黄岩作为避难、谋生之地。
    其次,从赵之谦的家庭小环境分析,他当时极其贫穷潦倒,急需到黄岩这样的鱼米之乡赚些银两,以渡过经济难关。赵之谦先世为宋太宗第四子,祖上世代经商,大厦连楹,允称望族,但到他十五岁时因长兄赵烈被仇家诬告打官司败诉而倾家荡产,靠典当度日。二十四岁时父亡,官司打输的长兄赌气出走福建,杳无音信,两家老少一大帮生活重担全部压在赵之谦身上。一介书生的赵之谦只得“笔墨糊口,卖衣续食”,家境生计,窘不可言。同治元年,夫人范敬玉和次女蕙、三女榛相继病故,真是雪上加霜。同治四年,即赵之谦来黄岩前一年,他生病一百余日,竟靠出卖心爱的碑帖过日子。在致友人魏稼孙信中云:“今日已为卖《鹤铭》,得五金。卖《尹碑》,得一金。”又函:“十六元拓本之说,断乎不可。此三十七种,本非三十元以外不卖。前极窘时故云十六元……”又函云:“《唐祁瑛瓦造像》,为弟所得。近固穷极,卖与蒋廉访(征蒲),得一十千。”到黄岩这一年,赵之谦曾刻“为五斗米折腰”巨印以自嘲。尽管极其穷困,赵之谦并没有消除“功名”、“做官”之念,总想要“立功立言,治世治人”。来黄岩之前,他已决定纳捐做官,但需花费1700多两银子,除泮祖荫、毛煦初、宋雪帆等京官赞助200多两外,尚缺1500两左右。怎么办?赵之谦也只能到黄岩这样的浙江屈指可数的富庶地方来谋点差使,卖些字画。他当时计划苦干一年,凑足捐官银两后再踏上仕途。为了筹钱解困,这是赵之谦来黄岩的主要原因。
    其三,赵之谦来黄岩,与黄岩知县孙憙有密切关系。孙憙,字欢伯,自署宋井斋,江苏武进人。他在黄岩任职期间,建书院,设义塾,发展教育,浚五支河,减免徭役,政绩颇多。孙憙是位文人,喜欢写诗作文,著有《宋井斋集》,并酷爱书法,常与赵之谦长篇信函来往探讨书艺。例如赵之谦在致孙憙函云:“承询书学,弟所得者不出包倦翁、张宛邻两家家法,所悟则有出两家之法外者……尊书近大苏,何不求其佳者学之。学必师古人,目前无足学也。弟体原包氏、张氏,而心摹手追在郑文公。此汉后第一人也。”又函:“尊书大长进,惟着纸欲飞耳。”可见孙憙还常把自己的作品寄给赵之谦请他指教。目前能见到赵之谦写给孙憙的信函有近十封之多,内容涉及诗集题耑、墓碑文书、文集跋序、书画创作、人事推荐等等事宜,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了孙憙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官场朋友,赵之谦来黄岩谋生也就很自然了。
    赵之谦于同治五年(1866)二月来到黄岩,同年九月,赵之谦回绍兴料理亲族婚娶、祭祖等事宜,十月中旬返回黄岩,至第二年春天离开黄岩寓居杭州。在黄岩生活了一年左右的赵之谦究竟做了一些什么呢?据史料记载和各方面考证,我认为他为黄岩的文化发展做了三件大好事:
    第一,对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赵之谦十九岁就开馆为童子师。他一到黄岩便重操旧业,在离县城三十里的翼文书院教书授徒。翼文书院位于路桥南星桥侧,是晚清阮元任浙江学政视察黄岩及路桥教育后提议设立的平民书院。由于有赵之谦这样一批名家任教,路桥文风大开,莘莘学子以进入翼文书院为荣。曾在翼文书院就读过的杨晨,十五岁府试第二,殿试冠浙人为二甲第八名进士。赵之谦在黄一年,绝大部分时间在翼文书院任教。据研究赵之谦有关学者考证,赵之谦在黄期间身兼两职:一是以教授学生为主;二是兼顾县衙门文书案牍事务,目的是增加收入。结合民间关于赵之谦为孙憙当幕僚的传说,“身兼两职”的定论应该可信。
    第二,创作了一批书画、篆刻精品力作。赵之谦在黄岩这一年正值三十八岁,是创作高峰期。因与酷爱书画的孙憙既是好友,史料记述赵之谦为他“作书、作画极多”。如楷书《齐民要术》八条屏,全文200多字,碑味浓重,字字珠玑,落款为“欢伯尊兄方家指正”,就是为孙憙所作的代表性作品,国内多种书画专业报刊曾刊登这件作品,配发评论文章予以高度评价;篆书《潜夫论》也是为孙憙所作,现存八屏,沈阳故宫、君陶艺术院各珍藏四屏……赵之谦留在黄岩民间的遗墨现存还有城关砚池王彦威故宅“奉常第”石刻门联:“礼义之门是称世族,廉让所宅乃曰仁风”,具有典型的赵之谦中年的魏碑风格。王彦威,同治九年举人,官至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是赵之谦朋友。民国期间报纸上曾刊登过王彦威如何资助赵之谦赴京考试的故事。在绘画方面,赵之谦为孙憙创作了很多花卉作品。赵之谦篆刻辉映晚清印坛,他从不轻易奏刀,一生仅刻360方左右,其中自用印97方,其篆刻作品在世时就为人珍视,能得到他刻印的只有位居尚书的泮祖荫等一些京城大官僚和最相知的金石学家胡澍、魏稼孙、沈树镛等人,还有便是他少数的几个弟子。研究赵之谦的专家在一篇论文中认为,黄岩的孙憙是赵之谦中晚期刻印最重要的受主之一。笔者近几年从各种出版物中看到的赵之谦为孙憙刻的印章就有“孙憙私印”、“孙憙之印”、“孙憙”、“宋井斋”等六七方之多,既有白文,也有朱文,方方精彩。
    第三,作为诗人的赵之谦,在黄岩期间写了不少动人诗篇,这是黄岩一笔很难得的文化遗产。赵之谦的诗作有感而发,诗体不拘一格,变化多端。描写黄岩景物及题画诗有《黄岩委羽山第二洞天和吉子振贰尹韵》《孙欢伯属题其尊甫弟子和先生<延秋雅集图>遗墨和图中小浮山人韵》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