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橘文化>> 咏橘诗词>> 咏橘宋词>>正文内容

“橙黄橘绿” 新解

 

“橙黄橘绿” 新解

郑钦南


    秋天一到,橘子熟了。橘林里金光闪闪,黄澄澄的橘子惹人喜爱。喜欢舞文弄墨的才子才女们总喜欢引用宋代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来为自己的文章生色。

    愚以为,苏东坡《赠刘景文》诗中用“橙黄橘绿”所标明的“一年好景”,并非橘子金黄的秋天。现实生活中,秋天橘黄,苏诗中却是“橘绿”。那么,是不是苏东坡看朱成碧,指鹿为马呢?非也。那么,是当代许多文人引用错了?可能是的。苏东坡诗中的“橘绿”,可能是指橘子采摘过后,橘林里呈现的一片绿色。说得直白一点,“橘绿”可能是指橘叶而言,而不是指黄澄澄的橘果的颜色。橙子采收一般迟于橘子。“橙黄橘绿”,指的是橘子已经采收完毕,而黄澄澄的橙子尚未开始采摘,或正在采摘。这个时节已经不是秋天,而是秋天已经过去了的初冬。另外,秋天菊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妍斗艳。而苏东坡诗中的菊花,却是已经枯萎的“菊残”,表明菊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傲霜而立的菊枝了。“菊残”二字也点明时节正初冬。

    为什么苏轼不说“橘子金黄”的秋天是“一年好景”,却偏说“橙黄橘绿”的初冬是“一年好景”(按说“橘子金黄”的秋天景色美于“橙黄橘绿”的初冬)?“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工具。在诗(或其他文学体裁)中,客观事物无不被作者涂上一层感情的色彩。高兴的时候,欢天喜地;悲哀的时候,天愁地惨。那么,苏轼在这首诗中究竟抒发了他的什么样的情感呢?

    这首七绝写于苏轼任杭州知府的第二年(元祐五年,1090)初冬,刘景文(字季孙,北宋名将刘立之后)时任两浙兵马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器甲和差使等),由于两人都有多次被人打击排挤的共同遭遇,因此一见如故,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诗的标题是《赠刘景文》,但诗中没有一个字写刘的文武兼备治军有方,也没有写刘的道德文章自成一家。所写的却是初冬景物。从字面上看是写景议景,实际上却并不这么简单,而是另有深意。“橙黄”,硕果累累;“橘绿”,生机勃勃。冬为岁暮,喻年近花甲的刘景文(58岁)和作者自己(55岁)。最美不过夕阳红。作者以初冬的“橙黄橘绿”与好友共勉:我们虽都已进入老年行列,但老年是人生的成熟季节、丰收季节。老当益壮,壮心不已。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阶段,犹如“橙黄橘绿”的初冬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千万不要有英雄迟暮之感。苏轼将这层涵义融化在诗的字里行间,使整首诗显得既形象生动、含蓄深沉,又不露斧凿痕迹。真是不着形相,寄意遥深。如果连这首诗的皮相都不甚了了,却要想正确地引用它,岂不奇哉怪也?

    引用古诗,必须仔细地品味诗中的含意,千万不要再用苏轼诗中的“橘绿”来形容现实中的“橘黄”,须知“黄”与“绿”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否则,牛头不对马嘴,不但自己成了色盲,还会造成误导读者的不良后果。也不要用苏诗中的“橙黄”来形容现实中“橘黄”。橘和橙虽然都属于芸香科水果,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将“橘橙”混为一谈,岂不造成语言混乱?

    最后说一句,苏轼诗中的“橘绿”指的是橘子的叶子,非为黄澄澄的橘果。由此,吾提醒作文之人,以后在描写橘子成熟的秋景的文章中若引用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不仅不能为大作增光添彩,反而会贻笑大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