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方言>>正文内容

黄岩方言常用字解读

    方言是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简洁的内涵,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用方言交谈、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黄岩方言中的很多字形见诸于古字书、韵书(韵文泛指用韵的文体,如歌谣、辞赋、诗、词、曲等。区别于散文),辞海、字典上也有标注。
    为使大家了解黄岩方言的写法,这里是本人搜集整理的一部分,共103个字,供读者参阅。
    疰【音“注”】。疰夏。中医学上说的一种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足软,渐见消瘦。
    妗【音“近”】。舅母。例如:“娘妗”。
    忖【音“寸”】。想、思考、考虑。例如:“让我忖忖想”。
    汆【音“蹿”】。把食物放在水里稍煮一下。例如:“汆一下”。
    剪绺【绺音“柳”】。扒手。
    戽【音“互”】。用戽斗吸水。例如:“戽斗”。
    焐【音“务”】。用热的接触凉的,使之变热。例如:“焐一焐”。
    熓【音近“乌”】。闷着煮食物。例如:“熓鸡”、“熓鸭”。
    潽【音“铺”】。液体开滚而涌出来。例如:“粥潽出来”。
    徛【音“技”】。站立,站好站稳。例如:“徛牢”。
    烊【音“羊”】。溶化。例如:“糖烊了”。
    蛘【音“羊”】。生在米、面粉等粮食里的一种小黑甲虫。
    挜【音“喔”】。硬把东西送给或卖给人。例如:“我不要,他一定要挜给我”。
    齆【音“翁”】。鼻子堵塞不通气。例如:“齆鼻头”。
    搕【音近“科”】。敲、碰。例如:“跌倒搕着的”。
    哕【音“月”上声】。呕吐。例如:“刚吃的药都哕出来了”。
    齿巴【音“罢”】。牙齿外露。例如:“厉牙齿巴眦”。
    斫【音“作”】。用刀用力砍下。例如:“斫肉”、“ 斫柴”。
    皮【音“批”】。削。例如:“把果皮皮一层”。
    坒【音“皮”】。一层一层。例如:“一坒砖”。
    爌【古晃合音】。开裂。例如:“皮肤爌裂”。
    呛【音“枪”】。咳嗽。
    膯【音“登”】。禽鸟的素囊。例如:“鸡膯”。
    胗【音“真”】。鸟类、家禽的胃。例如:“鸡胗”。
    肫【音“准”】。鸟类、家禽的胃。例如:“鸡肫”。
    庎【音“介”】。放食物的橱。例如:“庎橱”。切菜用的刀叫“庎刀”。
    串【“贯”的浊音】。菜篮、茶壶等的把柄。例如:“菜篮串”,“茶壶串”。
    囥【音“抗”】。收藏、藏放。例如:“东西囥好”。
    壀【音“鼻”】。赶跑,追赶。例如:“壀上去”,“壀牢”。
    抲【音“可”】。捕捉,握拿。例如:“抲鱼”,“抲笔”,“抲牢”。
    摎【音“柳”】。搅拌。例如:“摎山粉糊”。
    仮【音“贩”】。恶心,想呕吐。例如:“肚里直格仮”。
    抳【音“灭”】。用手指搓转。例如:“抳线”,“抳纸绳”。
    抐【音近方言的“玉”】。例如:“抐糕”,“抐面粉”。
    鐾【音“避”】。摩擦。例如:“鐾自来火(火柴)”,“双脚在地上鐾鐾过”。
    阄【音“纠”】。为决定事情或赌胜负而抓取的纸团。例如:“摸纸阄”。
    趿【音近“他”】。穿鞋只套在脚尖上。例如:“趿拖鞋”。
    魇【音近“厌”】。梦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例如:“睏觉睏魇起来”。
    土犬【音“大”】。条、行。例如:一行字叫“一土犬字”,一条路叫“一土犬路”,走一次叫“走一土犬”等。
    坬【音“拍”】。分开,折断或撕裂。例如:“两坬片”,“坬两爿”。
    敆【音近“透”】。把卷首或折着的东西展开。例如:“把包袱敆开”。
    渧【音“帝”】。水珠滴下。例如:“汗水嗒嗒渧”。
    跍【音“古”浊音】。蹲下来说是“跍落来”。
    趤【音“荡”】。逛的意思。例如:“趤街”,“ 趤马路”。
    趒【音“条”】。走。例如:“趒过来”。
    煠【音“闸”】。用水煮或油炸。例如:“油煠花生米”,“蟹放在水里煠”。
    塳【音“蓬”】。灰尘。例如打扫卫生抹去灰尘叫“掸塳尘(壅)”。
    瞈【音“翁”】。食物有异味。例如:“瞈隆臭”。
    痧【音近“傻”】。瘦。例如:“痧得猛”,“痧邦”。
    痄【音近“吸”】。不好,很差。例如:“货色痄”。
    眅【音近“贩”】。白眼看人。例如:“眅白眼”。
    栿【音“伏”】。门槛。例如:“地栿”。
    摀【音“消”】。翻,掀。例如:八锅盖从锅上取下说是“摀锅门”。
    趵【音“豹”】。跳起。例如:“皮球从地上趵起来”,生气时捶胸蹬足说是“气得直格趵”。
    朖【音“浪”】。晾干,展示。例如:“朖衣裳”。在众人面前自傲地展示自己的成绩等等称之为“朖”。
    跒【音“求”】。弯曲、收缩。例如:人缩成一团说是“人跒成一团”。
    缿【音“休”】。虹。例如:“缿挂起来”。
    躽【音“燕”】。比量长短大小。例如:“躽躽看比我长多少”。
    簲【音“拼”】。竹制的粗席,供晒谷或其它物品用的竹簲。例如:“竹簲”。
    拗【音“拗”】。不顺。例如:“拗口”,“打拗毛”。
    醭【音“布”】。醋、酱油等表面长的白霉。例如:“酱油出白醭”。
    休要【休要两字的合音】。意思是不要。
滗【音“毕”】。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例如:“把煎好的药汁滗出来”。
碾【音“捻”】。踩。例如:“用脚把小虫碾死”。
苶【音“捏”阳平】。疲倦,精神不振。例如:“苶度度”。
攲【音“漆”】。倾斜,弯向一边。例如:“衣裳领头攲了”。
呒【音“姆”,单纯的双唇鼻音】。没有。例如:“你有吗?”回答“呒”。
粢【音“资”】。糯米做成的条块状的糕。例如:“麻粢”。
趴【音“怕”阳平】。胸腹向下卧倒。例如:“趴下打枪”,“趴在桌上写字”。
甑【普通话音“赠”Zeng,方言音“尊”】。古代蒸饭用的一种瓦器。现指能盛东西的瓦钵。
躄【音“辟”】。跛足。方言中吧很差说成是“躄脚”。
篰【音“部”】。竹、草编的一种器具。例如:“竹篰”、“草篰”。
畚【音“奔”】。盛灰土,垃圾的用具。例如:“畚箕”。
圻【音“彻”】。裂开。例如:“双手皮肤开裂说是“双手圻开了”。
绱【音“上”】。把鞋面缝到鞋底上。例如:“绱鞋”。
掇【音近“度”】。拿取。例如:“掇一包香烟来”。
摁【音“恩”】。用手压住。例如:“摁手指印”。
尴【音“甘”】。尴尬。进退两难,不易处理。
筅【音“鲜”】。筅帚,一种用竹丝等制成的刷碗的用具。
靥【音“液”】。脸颊上的酒窝。例如:“酒靥”。
糊【音“胡”】。烧得焦黑。例如:“馒头烤糊了”。
搳【音“华”】。搳拳。饮酒时比胜负的一种猜拳游戏。
镬【音近“或”】。方言中称锅为镬。
搛【音近“坚”】。夹。用筷子搛菜。
弶【音“匠”】。捕捉老鼠、野兽等的工具。例如:“老鼠弶”。
噱【音近“雪”】。笑。例如:“发噱”,“噱头”。
邋【音“辣”】。龌龊,不整洁。例如:“邋遢”。
揽【音“览”】。掌管。例如:把不属于自己的事揽来处理称“白揽”。
囡【音近“奈”】。小女孩。例如:儿子与女儿称“儿囡”。
簰【音“爬”】。竹或水平摆着编扎或水上的交通工具。也指捆的在水上漂浮运送的木材或竹材。
戕【音“枪”】。杀害、伤害。例如:身心受到伤害又非常无奈时自叹“戕心”。
缲【音“跷”】。做衣服边儿或带子藏着针脚的缝法。例如:“缲边”。
挈【音“切”】。提起。用手牢牢地提着东西称“挈牢”。
泅【音“求”】。游泳。例如:“打划泅”。
溲【音“休”】。大小便,特指小便。例如:“解溲”。
榫【音“损”】。木器结构利用凹凸来连接两部分,其中凸出的部分叫“榫头”。
煺【音“退”】。把杀死的猪、家禽等用滚水烫后去掉毛。例如:“煺猪”。
【音“哇”】。嘴歪。例如:“嘴”。
噎【音“壹”】。食物塞住喉咙。例如:“吃噎牢了”。
虫宅【音“作”】。海蜇称“虫宅”。
砧【音“珍”】。切菜或斫肉时垫在底下的器具。例如:“桑砧板”。
箸【普通话音“注”Zhu,方言音“持”】。筷子。
姊【音“子”】。姐姐。姐妹称“姊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