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橘界动态>> 国内新闻>>正文内容

超级水果(superfruit)秀:超级水果大战中的中国角色

 

超级水果(superfruit)秀:超级水果大战中的中国角色

主笔 鲁伊


    几乎是一夜之间,“超级水果”(superfruit)这个2004年前后开始在美国变得炙手可热又蔓延至日本、英国和北欧的概念,在这个夏天,刮起了一阵中国旋风。

    即使你还没有听过超级水果的说法,但对于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人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蓝莓热”却已经近在眼前。2007年,王家卫的电影《蓝莓之夜》在国内上映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蓝莓,成为一种为营养学家大力推荐、为时尚人士狂热追捧的水果新贵,迅速在高端水果消费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以往只在高档超市的外国食品货架中偶得一见,主要以果酱、甜点和速冻形式呈现的蓝莓,如今被装在125克包装的透明塑料小盒里,鲜活地走进有机食品和保健品专营店,走进家乐福和沃尔玛,也走进农贸市场里的水果摊。与之相伴的,则是各种蓝莓果汁、蓝莓酸奶、蓝莓酒、蓝莓果干的广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里、报纸中、公共交通工具上。在京城这几年新兴中产阶级聚居区之一的太阳宫,最繁华的一条马路上,不到100米的距离,便是两家新开张的蓝莓产品专营店,密度仅次于房地产中介公司。

    蓝莓好吃吗?虽然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但即便是经过精心选育的优良品种,蓝莓相对于传统的水果如苹果、柑橘和香蕉,也嫌过于酸涩。对甜美的追求,本是人类漫长进化历程中的“基因”本能,因为那甜味的源头——糖——对于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来说,意味着维持生命的宝贵能量动力。而蓝莓独特的蓝紫色,也在挑战着人类百万年来形成的食物审美观。在哺乳动物中,人类拥有异常敏锐的红色视觉,因为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着成熟的果实。与之相对应,蓝紫色则被更多地与危险和苦涩相关联。
事实上,这种对传统水果口味和审美习惯的颠覆,在对于大众来说过于科学化和艰深的“抗氧化”概念卖点之外,几乎成为识别超级水果们的一个共性:莓类浆果通常相当之酸,石榴和山竹的果皮苦涩不堪,猕猴桃的外表毛茸茸甚不讨好,至于被炒作到神乎其神的诺丽果,在《洛杉矶时报》记者艾米丽•索恩(Emily Sohn)的描述里,“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尝起来,都跟大便差不多。如果不是制成果汁,很难相信有人愿意下咽”。

    在惯常的叙述中,超级水果的流行,常常被归因于日益受困于衰老和与衰老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现代人对于健康的主动追求。“抗氧化物”、“多酚”、“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白藜芦醇”……这些令人费解的科学术语反而成为被追捧的关注点,媒体、水果产业和一些所谓的健康专家充满热情地宣传着超级水果“已经为科学所验证”的神奇魔力——抗衰老、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视力,而公众则被描述为一群人数日益增加的、随时愿意打开钱包、为更健康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埋单的人。

    然而,当我们追根溯源,探寻超级水果流行的原因所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上面那些,并非是真相的全部。在资本横流的后现代社会,人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商品化。我们以为自己迫切需要的、愿意为之付出更高代价的许多东西,其实投射的,并非是自己的欲望,而是商业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加诸我们的已被扭曲的价值观。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32期)》编辑推荐

◎ 《超级水果秀》 :超级水果大战中的中国角色

    在我们开始谈论什么是超级水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面的几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3。

    这个数字,源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营养学系的一项研究。在追踪调查了上万名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的饮食习惯后,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每天摄取的食物不管热量高低、种类多少,只要平均重量达到3磅——约等于1360.77克,便会感到饱足而停止进食。有趣的是,在非洲丛林里的调查发现,3磅,差不多也就是一只猩猩一日所能获取到的食物总量。

   第二个数字是77。

    这个数字来自日本。根据2004年日本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即使是以膳食结构健康合理闻名于世的日本人,在20岁到49岁这一最具有消费能力但也最繁忙的人群中,水果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也仅有77克。而且,从总的趋势上看,1975年以来,日本人的水果消费量实际上在逐年递减。钱?不是问题。供应量?也不是问题。时间是关键。人人都知道应该多吃水果,但传统的水果品种和它们的食用方式越来越无法同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合拍,这几乎已经成为水果产业里的共识。在美国,尽管农业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万美元用于倡导“每日五蔬果”的健康生活方式,而水果产业在自我营销上也已经到了花样百出的地步,但从1998年之后,人均水果消费量便一直保持静止,而且比例越来越多地向水果深加工产品这一端倾斜。

    第三个数字是30%。

    这个数字,来自《成功超级水果战略》一书作者朱利安•梅乐廷(Julian Mellentin)向本刊记者做出的一个“相当保守的估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蓝莓、石榴、蔓越莓为代表的超级水果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苹果、柑橘和香蕉这些传统水果品类已经相当明显的下滑颓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新兴市场,超级水果的扩张幅度可能是300%,甚至3000%”,正如2004年前后,蓝莓在美国、日本、英国所曾经创下的惊人热销纪录。

   最后一个数字,是1.2亿。

    这个庞大的数字,是2009年中国的水果总产量:不计瓜类,全年合计1.2亿吨,位居全球第一。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在这个第一的位置上稳稳地坐了17年。目前排在第二位的印度和第三位的巴西,产量分别为6000万吨和4500万吨。而美国这个传统上的水果大国,虽然产量近年来一直在3000万吨上下浮动,种植面积却在逐年减少,目前尚不到中国的1/8。尽管直至今日,中国水果依然以内销为主,但在2009年,中国的水果出口达到了历史性的550万吨,正在向全球水果出口总量和金额第一的位置发起猛烈冲击。

    所有这些数字,交织在一起,指向“超级水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直至今日仍罕为人所提及的一个答案:中国和美国的全球水果霸权之争。

插图:


超级水果大战中的中国角色


◎ 《超级水果秀》 :超级水果背后的证据角力

    超级水果的市场构成中,新鲜食用的超级水果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一块份额在于果汁,而抗氧化物补充剂则是一个在酝酿中等待爆发的百万美元级别炸弹。“大量科学证据显示,以新鲜水果的方式大量摄取抗氧化物很安全,很健康,而且不会有过量的危险。”布鲁博格对本刊指出。但以营养补充剂的形式摄入抗氧化剂,则是另外一回事。

    “事实上,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抗氧化物,而且早已有科学界公认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E缺乏会导致生理功能受损。然而,也有综述性的研究显示,以补剂形式大量摄入维生素E会带来健康风险。”布鲁博格说。这种过犹不及的经典例子,便是著名的类胡萝卜素和视黄醇疗效试验(CARET)和医生健康研究(PHS)。“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群相比,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群的肺癌发病率要高出28%。此外,在有2.2万名医生参与的医生健康研究中,补充维生素C或维生素E长达8年未能有效预防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同时,补充维生素E还可能增加出血性脑卒中。”

插图:


超级水果背后的证据角力

◎ 《超级水果秀》 :从越南到凭祥:水果之路

    越南的水果主产区在南部的胡志明市,也就是西贡,而不是河内。虽然河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本刊记者在河内去到交易市场观察,看不到本地水果繁盛的交易景象,反倒是中国水果,和其他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商品一样,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柑橘、苹果、梨,这些都是大量从中国进口来的。但河内绝对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越南本土的水果,还是泰国水果进入中国,河内都是必经之地。

    从广西凭祥到越南河内,不到200公里的路程,不算出境和入境的时间,客运大巴却要花上4个小时。友谊关这边,从浦寨到凭祥的道路已经堪称高速,车子跑到时速80公里以上毫无问题,而友谊关那边,越南境内的道路,本刊记者的深入探访之行,看到的只有两个车道,也就是中国境内省道的模样。沿途都是丛山环绕的田野农舍景致,偶尔也会有一段并行的铁路,冒着烟的绿皮货车缓缓驶过,被汽车远远抛在后面。

    大宗进口水果并不从友谊关入境,走的是浦寨口岸,这是越南水果约定俗成的路径,货车大都是夜间出发,白天到达边检关口,所以从凭祥到河内的路上,白天很少见到大货车的身影。从友谊关入境的,是一部分泰国水果,路径是泰国的穆达汉出发,到老挝的沙湾拿吉、达沙湾,然后到越南的劳宝、河静、清化、河内、谅山,再到中国的友谊关。大宗的泰国水果,还是走传统的海运,取道香港和广州。其实陆路通道在时间上更有优势,如果走海运,一般要8~10天,走陆路只要2天。但是因为各种政策原因,这条陆路通道并没有完全打开,不如海运那么顺畅。不过浦寨的水果商人们已经看到了变化的契机,“各种批文迟早会下来的,因为泰国水果在价格上现在已经全面超过了越南水果,而且市场的需求量还在不断扩大”。

插图:


从越南到凭祥:水果之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