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历史>>正文内容

黄中早期的学生社团

  1924年夏,黄岩进步青年管启宇(左四)等人发起建立“共新学社”,编印《共新》半月刊,宣传新思想。图为“共新学社”建立周年留念。

《共新》杂志。

  “五四”运动以后,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许多进步的书刊传到台州,一批进步的青年在假期回到台州后,开始宣传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群众性的进步组织在台州出现。1921年,北大助教郑振埙等温岭籍青年在北京创办“旅京温岭学会”,把《新横湖》杂志寄回家乡。1922年,临海《赤城日报》开始刊登宣传新文化的文章。1923年,临海小学教师许杰回天台成立“星星社”,号召青年改革教育,改革社会。他们印发进步书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中流行的潮流。
  1923年,黄岩县立中学英语教师余安甫被监学解聘去职。这年秋天,学校聘请上海沪江大学新闻系学生崔真吾来校任英文教员。崔真吾1919年在宁波效实中学求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参加宁波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受“五四”运动的洗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所以,他一来到黄岩县立中学,就以其进步的思想,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欢迎。尤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新青年》《每周评论》《创造周刊》《湘江评论》《语丝》等进步报刊,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更得学生好评。家住黄岩西街,出身于小商人之家的学生管启宇(全县小学毕业会考第一名,有“神童”之称,免试进入黄岩县立中学)十分喜欢与崔先生接近,经常向他借阅书刊,与他一起郊游,崔先生借机向他们传播革新社会的思想。于是,在管启宇的提议下,1924年秋,一批黄岩县立中学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组织社团,取名为“共新学社”,旨在革旧创新,提倡新文化,社址设在直下街柯瀛家的宗祠里。成员有管启宇、柯瀛、柯元恒、毛宗良、何敏、池镇川、徐敬言、马云卿、俞宗伟、金旭、喻朝俊、林友益、吴汉章、俞士仁、王秩端、林东坪、王洪畴、王敬强。学社成立后,订购了《新青年》《创造周刊》《东方杂志》等,不时带到学校,供同学们阅读;同时,他们买来文体用品,开展体育歌咏等活动,歌曲内容多为反帝反封建的。为扩大影响,又创办了《共新》半月刊,当时是石印的,32开,每期约32页,印100份,共出了20期,由管启宇主编,内容刊载批判旧社会的评论与诗歌,表现当时青年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稿件来源以管启宇为主,也有来自社员与社会的。如当时黄岩留日学生谭振民及临海王亚平等也寄来稿件或资料。他们还将刊物寄往各地与进步期刊交流,也曾收到来自湖南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还曾选编文集送往上海出版。“共新学社”除了上述活动外,还在城关城隍庙办过平民学校,组织社员和县立中学的同学宣传抵制日货,到北门码头搜查日货、没收日货。

“共新学社”购进的《湘江评论》。

    1927年初,中共浙江省党团书记宣中华派汪维恒来台州工作,在黄岩吸收管启蕴、管启宇两人入党,作为党的通信员。图为管启宇(左)管启蕴(右)兄妹。

    除黄岩创办“共新学社”外,在上海、南京等地求学的黄中毕业生和黄岩籍的学生如朱有瓛、奚继武(1929年7月——1932年6月曾担任过黄岩县立中学校长)、张君毅(参加过“五卅”运动,被大夏大学开除)等组织“求益学社”。管启宇、毛宗良后来也参加过该学社。管启宇希望通过两学社合二为一,扩大组织。1926年,管启宇的胞妹管启蕴在临海女子师范求学时参加临海的进步社团“乙丑读书社”。
    1927年2月,管启宇与管启蕴被汪维源(1924年入党,解放后曾任上海房地产局局长等职)秘密吸收为中共党员,成为黄岩历史上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
    历史进入到三十年代后,日本侵略者从东北进入华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1934年,追求进步的黄岩县立中学学生林国芳(1935年初中毕业)在社会进步力量和进步教师的帮助下,旨在切磋学术,砥砺品行,改革社会,振兴中华。以晨钟暮鼓,振聩发聋之意建立“童钟学社”,林国芳任理事会主席,陈庭槐为副之(兼司组织、总务,1936年黄岩县立中学毕业,1939年参加新四军,曾参加渡江作战,后历任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上海市副检察长等职),赵定远任出版股长,会员有32人,成员大多是学生和小学教师,活动主要在假期,集会大多在林家,不定期出过三期社刊。“童钟学社”活动时间不长,却常有爱国行动。如1934年,国民党黄岩党部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林国芳以学生身份参加,在会上慷慨陈词,痛斥蒋介石反动派,主张一致抗日。时任国民党黄岩党部书记长卢奇琰勃然大怒,欲加迫害,黄岩县立中学仗义执言,社会舆论支持,阴谋才没得逞。1935年夏天,林国芳考取了南京军校,后在战争中牺牲,陈庭槐执教茅畲小学,忙于党的事业,“童钟学社”无形中解散。
    回忆这一段黄中早期的学生社团,它们诞生于民族危亡时期,年轻的学子们,以他们幼弱的身躯,肩负起挽国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他们以少年壮志,书写出的爱国篇章,将永留黄岩中学史册。

参考文献:
柯瀛  《回忆共新学社与求益学社》
赵定远 《记“童钟学社”》
《中国共产党黄岩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征社2003年北京
《黄岩市革命(进步)文化史料汇编(1919——1949)》浙江省黄岩市文化局编 1992年10月
《中共台州党史(第一卷)》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1年北京
《中共黄岩党史资料》 中共黄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1990年1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